我對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空間,感到非常有趣。 常會覺得空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類常常透過改變空間讓自己活得更好, 簡單如整理房間這類,讓自己生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 更大規模的,可能是改變整個社會空間, 例如將一個地方從樹林變成住宅。 那對於藝術品來說,如果能配合藝術館的空間,會有有趣的事情發生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平常再吃的美食背後都有一個屬於他的故事,在這科技發達的時代,每個人都很忙綠,沒有時間可以停下腳步去聆聽,並且了解他這麼做得意義,也許只是因為一個很簡單的原因,也或許是一個令人很有感觸得事件,因為我們從未用心去了解觀察,所以根本就無法得知,只能品嘗出他的美味
田尾以花卉聞名,早期地方風貌較為傳統、純樸,觀光客年齡層亦以中年以上居多。而乾燥花為近幾年所新興之熱門商品,這股旋風不僅席捲全球,如今亦風靡田尾,為田尾帶來新氣象,顛覆田尾傳統農村之形象,亦萌生新商機。
雖然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鳳儀書院不過就是一座被列為古蹟的建築物,但是在當代,這棟建築物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是歷任德能兼備的鳳山知縣為了倡導學風、解決艱困的民生問題,而辛苦經營的心血結晶,說它是地方官員為民愛民的標誌也不為過。為了讓民眾能夠更深入了解這座建築物的故事,政府在這次的修建中更增添了許多文創巧思在裡頭,充滿了樂趣又不失學書院原有的莊重,故筆者將分析鳳儀書院之傳統再現與文化創意的融合展現,作為此次文化創意產業採錄報告的主要內容。
我是一名虎尾科大的學生,雖然我才一年級到這裡也只是三個多月前的事,但我卻發現,雲林這個地方有著它特有的東西,那是我在家鄉從沒看過的,雲林風情,於是我想挖掘更多這樣的事物,這樣平凡卻已經鮮見的事物,然後分享出去,讓所有人都能知道,所謂的鄉下也是有它的價值的。
本人親自參加過兩屆台中爵士音樂節,除了與家人一同前往,也邀請外國朋友共向盛舉,大家都留下很好的印象與難忘的回憶。因此,希望透過介紹台中每年的秋季盛會,向大家推廣台中爵士音樂節,也希望能藉此專題,吸引更多人群,將來一起參與活動,體驗台中的獨特文化。
因記者工作條件差與媒體質素的關係愈來愈少人投入新聞界。現在台灣電視台的即時新聞,都是線上記者在老闆要求每個小時需要交稿的情況下,胡亂訪問、濫竽充數的「非新聞」。記者新鮮人愈來愈少,媒體專業質素受質疑。
虎尾是我的故鄉。糖廠是虎尾的命脈。然而隨著產業轉型,全台糖廠紛紛停閉,唯有虎尾糖廠,仍保留百年來的傳統,以五分車載運甘蔗。今年的製糖季在11月正式開工,空氣中散發著微醺的甘蔗香氣。配合糖業文化節開駛的五分車帶領遊客深入蔗園,思考除了走馬看花的觀光,是否還有其他可能?
台灣繼年來的空氣品質每況愈下,秋天~春天是空氣汙染主要發生的時序,東北季風會將大陸一帶的污染往台灣帶下來,此外,加上台灣本地的交通&工業污染,都使得台灣的空氣品質不佳。面對這個大環境的改變,我們應該要多加推廣PM2.5對人體以及環境造成的危害,讓民眾們有所了解,因此選擇此素材。
由於我本身就是屏東人,而屏東偏鄉-高樹即是我的老家,爺爺奶奶都生活在此的寶地。 由於偏鄉的物質匱乏,所以我非常注重在地的發展,正好,我爸爸正好屏東中正扶輪社社員,藉由此活動,我們能夠拉起袖子,實實在在地為自己所生活的土地盡一份心力。為家鄉的學童盡一份自身的心力。另外,我也希望透過這一篇文章,使更多人能夠看到台灣現下的資源分配問題,以及找尋可行的方法來解決資源不公的問題。
「全國大專院校軟式棒球聯賽」預計在2018年3月開打,比賽創辦人洪騰勝抱著熱愛棒球的心相隔近30年後要再次衝擊台灣棒球界,而此次專訪全國大專院校軟式棒球推展協會執行長吳誠文,他也秉持突破性的理念協助鴻董事長推廣軟式棒球,同時他也順道談論國內的「體育」,點出台灣教育的一大盲點。
農業人口大縣彰化鄰近台灣第二大都─臺中,沒有重大建設、百貨公司、高架鐵路,磁吸效應年輕人口未移臺中嚴重。彰化為何無法跟上臺中的腳步,此題材將用ㄧ個簡單的衝突事件,探討都市促進發展中,人民與進步的衝突。
因為想讓大眾知道還有企業致力在保存台灣黃金十年的痕跡,製造業為台灣帶來的榮景身為高雄人得我深有感受。雖然在我出生的年代,輕重工業已開始轉型,但我父親是傳統產業鏈中的螺絲釘,所以能體會製造業對台灣的重要性,也看盡了它逐漸被世人看不起的沒落。我以前就知道彪琥,好不容易終於有機會為它發聲,因此投入了這次的寫作。
頭城鎮為宜蘭縣最早開發的地區,因為烏石港是頭城鎮發展重要歷史更是當年宜蘭地區的集散港口,還有頭城老街的商行,它是以米膳、雜貨輸出為大宗,有著人與人之間的熱絡,所以成為城市的重點規畫區,不過烏石港卻在一次洪水帶來大量泥沙堆積,讓烏石港失去功用而逐漸沒落,烏石港成為了頭城鎮沒落的主要因素,但直到1990年之後,才重新整建成兼具觀光事業的漁港。但是因為交通的開發還是無法挽回人口的逐漸外流。頭城鎮的繁榮已經不復以往,往後的問題我們發現頭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逐漸冷落,曾經的熱情也漸漸消逝。經過專題構想後、及地域性的深耕,決定以撰寫的方式透過專題製作後的效果,拉近當地人與土地之間的親密接觸,並且讓鄰近的在地關係更加熱絡帶動其整體綜合價值效益。以人文作為基礎找回曾經的熱情,最終其目的是希望當地的居民能夠認識屬於自己最真實的人文生活。
許多人對於老人跳舞的觀念,停留在土風舞、交際舞等等舞風,但是六克拉舞團跳脫這樣的想法,將街舞帶入老人家的生活中,讓老人們學習不一樣的舞蹈,打破眾人的目光,在採訪過程中,發現舞團成員們都十分熱愛舞蹈,即使在仙角百老匯活動結束之後,也是努力的練習,同時也能發現他們都是好學的老人家們,只要有不懂、不熟的舞步,都會立即向慧的人求教,他們也部會因為街舞這個陌生的舞風、陌生的音樂,而拒絕學習。勇於向人學習、不抗拒任何可能、勇於挑戰....等等,都是我在這群老人家身上看到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從小就很喜歡窩野外,自幼養過很多動物:舉例一般常見的貓狗、兔子、巴西龜、蝴蝶、蝸牛、蟋蟀、椿象、螳螂、雞、鴨、鵝等等,或多或少也種植過些花草,現在的我認為,大自然才是牠們的歸屬,最原始的歸根,一個地方之所以讓人著迷,是我們透過行動,親眼看見在邊陲地帶的神秘風采。
科技化的時代帶改變了社會形態,當中包括經濟、工作、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等,但並不要忘記社會上依然有高齡者或是智商較低的社會族群,他們或許沒辦法使用科技帶來的好處。看到這裡,也許你現在心想“那他們可以慢慢可以學啊?!”。對!是可以慢慢學,但他們對科技的敏銳與了解度不高,比較難以接受,對他們來說這是無趣甚至會導致他們覺得困擾。我們也不可以因為他們無法使用而視而不理,剝奪他們應擁有的權利,所以在他們還是無法直接適應那些新科技的同時,社會是否可以找出適合他們的使用方式,並同時獲得與其他人一樣的該享有的權利呢?
講究多元學習、延伸觸角的的大學生活,我們投身於文創這個領域, 文創是結合在地特色、文化藝術等豐富資源推廣藝文產業,除了校內的課程我們更實際參與各式活動,能夠深入的瞭解文創的概況與趨勢,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讓更多人了解文創意義,最後在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從中提出問題,在小組中相互學習提升對文創的了解。
因緣際會下,我認識了帶領國際扶輪愛樂3490地區合唱團的聲樂老師―― 林璄瑤老師,他介紹我進入這個合唱團,不只讓我有機會學習到發聲技巧和合唱,更讓我遇到一群不大有機會接觸的人們,從14歲到74歲,來自各種不同工作環境,但都因為愛音樂而聚集在三重一間小小的音樂教室。
大家在面對各式各樣的朋友時,都有不一樣的交際方式,但是有時候聽到有些人會以不雅的稱呼或富有人身攻擊的話語去標籤化他人時,都會覺得很不舒服,也想探討標籤化和有色的眼鏡到底帶給人的影響是什麼,是不是真的一定要標籤才能更認識他人。
之前在三立新聞網實習,寫過這一篇我覺得還可以,但是沒有上稿到新聞網上面。 實習期間公司有提供不少活動給我,而這活動是我自己找到,因為自己對藝術表演,以及另類、非主流藝術有興趣,同時剛好時間上面可以配合,所以經聯絡後就做了這樣的採訪。
請通過 Google 機器人驗證。
很抱歉造成您的不便,我們會盡快查明原因並修復,並於修復後寄信通知您。
若您想參與投票抽獎,請輸入您的聯絡資訊,得獎時主辦單位將依此資訊與您聯繫。
若你選擇放棄填寫投票抽獎,你的投票抽獎紀錄將不會被儲存,是否要繼續?
基於投票公平性原則,請先登入 Facebook 再進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