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好比非洲叢林,在金融叢林裡,自有一套弱肉強食的法則,因為消費者與龐大的金融財團是不對等的。所以藉由三種不同角色與設定,來說明這種不對等與壓詐的關係。幸好有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正如一般購物有消基會,車禍可找調解委員會,對於金融風暴以來不對等的金融消費市場,當然要靠金融消費評議中心。
“投資型廣告行銷DM上經常出現百分百保本或者獲利幾%常誤導民眾進而投資,而沒去注意合約書上載明的風險,在期滿後,經常造成認知與金額上出入。” 現今許多30歲以前的年輕人,趁著有打工度假的機會,抱著可以存一桶金又可以度假的想法,到了澳洲、加拿大、日本、紐西蘭、英國、德國、韓國等國家,回台後會將存到的錢再轉投資。 或者有些長輩退休,也有一筆退休金,不管是連動債或基金、儲蓄型保險等,在銀行業者或保險業者推銷下,多少都有可能動心,因為這筆錢在期滿後可能會變成結婚經費或者創業基金等等…在他們的推薦下或看到DM上的百分之百保本和看漲不看跌,都有可能購買,但在期滿後想領回本金+獲利,就會遇到本金短少、獲利不如DM上寫的那樣,與自己認定有落差,就可能與銀行或保險業者產生糾紛。
本故事希望透過近日發生的一銀被盜領案,讓大家認識「金保法」與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
從警政署統計來看,18至24歲機車事故以大學生為最大宗,104年共258死、13萬561人傷。換一個角度來觀察,可以發現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幾乎以機車族及大眾運輸居多,發生意外事故的機率相對較大,因此,在預算及收入有限的情況下,大學生及新鮮人都在尋找 「適時、適合、適度」的投保方法,但往往有時會因為理解自身需求的失誤或禁不起業務員的勸說,而買了不適合的保單。唯有意外發生時,才意識到自身的權益已受損。因此,希望透過機車意外事故的方式,來告訴大家,評議中心是如何為金融消費者伸張失去平衡的金融消費權益。(參考數據資料:105年8月22日,中時電子報,9月30所大學全數上路 「公車進校園」少騎機車 傷亡大減)
金融消費糾紛中有相當比率發生在‘通知函有沒有寄達?’原因之一是現代上班族往往也是搬家族。本劇藉由一個搬家公司司機來傳遞此重要信息。 劇情從居住上的安定感,延伸到金融上的安全感。提醒大家維護自身權益。進一步了解金融消費評議中心(FOI)成立的目的。
在這個愈形複雜、專業、分工的世界,人的生存也愈加繁重、漂浮、孤立,尤其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金融消費方面,是每個人終身無法迴避卻又容易遭受誤導、操弄的場域,這時擁有各金融相關領域專家的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正扮演向這個時代無助的人們及時伸出援手的重要角色。 本作品透過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評議決定書的形式,以呈現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書面審查的特性,以及生活在這個滿是書面文句、專業名詞的世界的處境。
目前台灣已經朝向老年化與少子化雙重社會結構發展,加上青壯年平均薪資普遍不高的狀況下,中老年人已經跳脫過去養兒防老的舊思維,往往提早透過各種金融理財方式來為晚年儲備保障,因此在可預見的十年內,這些目前看似完美無瑕的產品在面臨兌現時,將衍生的諸多認知差異與金融糾紛勢必比例上升,是以本故事由此出發,將聚焦於四位銀髮族一起面臨的老齡大事。
親戚遇過類似的例子,於是就拿來當範本了。
初入社會的雅婷,陸續認識銀行理財專員Ken,以及熱愛投資股票的電腦工程師David,並與從事保險經紀工作的高中同學─Michael重新聯絡上。一場公司安排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講座,讓雅婷開始思索對這三位男生的想法與感覺,她這時才明白,原來愛情與理財,皆是邏輯相通的大學問,而在她腦海中,究竟誰是最鮮明、最令人安心的存在呢? 透過小資女在愛情十字路上的探尋與感觸,對照《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所涉及的領域,例如銀行、保險、證券等業務,並以男女相識、相處的回憶片段,帶入此法條為消費者建立的保護網絡,期望以簡明扼要的對話、節奏輕快的劇情,拉近大眾生活與立法精神的距離,點出兩者之間的共通性,並間接傳遞投資理財觀念的重要性好似選擇伴侶般,消費者須有縝密規劃並慎選提供金融服務的公司單位。此外,安排Michael向雅婷介紹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橋段,藉此指出評議中心的角色與功能,期望在影片反覆播放的過程中,深植觀眾腦海。
阿包擔心將來老了沒人照顧想要靠壽險增值,卻沒想到十年後金額並沒有像保險業者說的那樣,阿包就去求神拜佛,結果從廟公口中得知金保法和評議中心的存在,立刻得知了這個可以申訴的管道。
透過耳熟能詳的童話,談生硬的金融議題,讓人們可以降低壓力,了解關於金融消費的議題。也可以在這其中,清楚這些議題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士豪被安排了參加一個相親活動,不料女方竟然帶了全家人一起赴約,讓士豪感到百般無奈。不料最後竟然因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幫他牽了一段好姻緣。 本微電影故事利用時下大家最喜歡的故事元素「愛情」,以及最浪漫的場景「咖啡館」,包裝成一個讓大家認識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劇情,旨在增加趣味及可看性,又能兼顧宣傳的效果。
媽媽的故事
描述前幾年帶父母去北海道遊玩,出發前有保旅平險, 但後來父親哮喘發作住院, 保險公司卻說那是疾病引起, 非意外,故不理賠! 讓我們非常氣憤,並想採取“特別”的手段。
每日都有數十件車禍發生,遇上時,總會有人面臨巨額的賠償,嚴重的經濟負擔就此背上,這時,如又遇上保險公司不予理賠,那簡直是雪上加霜,受害者往往求助無門。「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出現,為消費者伸張失去平衡的消費權益那將是所有消費者的福氣,受害者不必再畏懼保險公司的強勢與忽視,能勇敢地站出來商討自己的權益......。 平凡卻又每日可能發生於我們已知或未知區域的故事,藉此來告訴大家「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重要性,並希望知此資訊的了能夠幫忙推廣轉述,幫助更多需要的人們!
本故事希望透過保險契約是否盡告知義務的情節,讓大家認識「金保法」與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
台灣的消費意識抬頭,也更加理性了,現在已不是「會吵就有糖吃」的年代了,因此我的故事主軸並不是消費者去「爭」某樣權利,我是把主軸放在「理」上,透過神經大條的女兒阿玲誇張的肢體、說話又不失搞笑的性格,讓觀眾更容易記得。此故事以劇本方式呈現,完全可轉換為影像,且人物、場景、道具皆隨手可得,是大眾拍攝微電影的好題材,希望藉著阿玲與母親生動活潑的演出以及網站介紹,讓更多人知道「金融消費評議中心」。
即使在經過美國次貸危機和雷曼兄弟倒閉的事情之後,還是很多人不瞭解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可怕,以及海外私募基金的危險程度,台灣的金保法在這方面其實做了很多的把關,想藉由故事告訴大家,很多的資訊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伸手就可以得到。
老一輩較為年長的農民們,往往因為不識字或是不懂得繁複的作業流程,容易被蒙騙而受到損害,而轉化的往往只是內心的鬱卒及憤怒,就像樸實的他們一樣,往往自認倒楣,用作物歉收時的心態比照辦理,怨誰都不成,就怨天吧。 家和接到罔市嬸的電話,來到他們家中,不料有氣無處宣洩的海波終於找到出氣筒了,兩人在老城鄉裡上演一齣鬧劇,而鬧劇最終是喜劇收場,家和順利的幫海波伯處理完了,也跟海波伯一家成為朋友,雖然海波伯有時後來是不記得家和到底是哪來的年輕人,不過也算是奇妙的際遇了;往後海波伯介紹家和一些鄉里裡一樣遭遇的人,不過嘉禾和他們初次見面的下場也都不算太好看,然後繼續在老城裡上演著鬧劇。
現代化所追求的快速、效率,實內蘊了人與人間的高度競爭,使群體產生普遍焦慮。面對生存空間所存在如此精神焦慮,人們透過內在心理防禦機制,壓抑、隱沒這些不適甚而不滿的意識。然而,一旦這心理防禦機制失能、潰堤,便會形成失眠、憂鬱、躁鬱種種精神病狀。這些病狀是主體的精神警訊,同時也是主體向外尋求救援的訊號。「畫畫屋精神科」是透過繪畫進行藝術治療的精神科診所,所以選擇心理畫藝術治療做為本企劃案的創作題材,乃是對現下治療精神病理時缺乏關注病患精神訊號以及用藥現象進行反省。 影片劇本中的小靈本在捷生精神醫院擔當實習,目睹好友小仙的父親老趙只以投藥、住院方式打發,進而引發醫療保險糾紛。所幸在「金管會」、「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協助調解,克服了這醫療保險糾紛,小靈也終於鼓起勇氣離開醫院。輾轉至「畫畫屋精神科」的小靈,參與健醫師進入病人生活的繪畫治療,並治癒朋友父親的過程,決定至畫畫屋精神科實習,並與護理師莎琳娜、院犬奇萌子打成一片。 全劇凸顯為求治療效率,現代心理醫師過度依賴用藥,走至極端把病人主體焦慮、憂鬱,冷酷地化為一種藥理與身體的化學關係。被擱置的焦慮情結,依舊纏繞病人主體,不只使病人主體亟欲前行的心靈停滯,更留下深深勒痕。唯有真正關心、理解精神病患,才能讓精神病患獲得療癒,走出生命中最深沈的暗夜。
本篇作品敘述一對情侶,男方為了兩人的將來,在工作之餘還找上了證券公司,希望能從投資方面賺錢,沒想到因為業務招攬過失,自己也沒先做功課研究,使得積蓄付之一炬,經過與女友的溝通和開導,並找上了金保會做意見諮詢與糗求協助,總算恢復了以往的自信,再一次基於兩人的未來而努力。 是想希望讀者,能從中察覺自己是否有顆積極向上的心,遇到任何煩惱,都有家人與朋友相互扶持,而如果遇到金融交易的專業問題,盡管向金保會請求協助,很多人跌倒後就爬不起來,懸樑上的老鼠摔落過一次就不敢再前進,企盼大家能克服恐懼,勇於朝向未來邁進。
請通過 Google 機器人驗證。
很抱歉造成您的不便,我們會盡快查明原因並修復,並於修復後寄信通知您。
若您想參與投票抽獎,請輸入您的聯絡資訊,得獎時主辦單位將依此資訊與您聯繫。
若你選擇放棄填寫投票抽獎,你的投票抽獎紀錄將不會被儲存,是否要繼續?
基於投票公平性原則,請先登入 Facebook 再進行投票。